关于《信宜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原文链接:信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宜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2年10月31日,信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信宜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信府办〔2022〕40号)(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广东开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定位总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同时也是建设体育强国和体育强省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推动我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信宜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制定本规划。
二、编制目的
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把握“广东双区驱动”机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开创信宜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到 2025 年,全面建成与信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市,体育发展水平走在茂名前列。
三、编制依据
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
四、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四大部分。
(一)第一部分
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信宜市体育发展现实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1.回顾了“十三五”时期信宜市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市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超3000个,建成绿道近200公里,修复古驿道重点线路近43公里,建设社区体育公园3个,建设有社会足球场地14块,建有篮球场地近3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3平方米,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富多彩,平均每年举办赛事活动10多项次,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近3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共2283人,群体项目中获得茂名市龙舟赛冠军2次,茂名市群体项目冠军6次。承办两届广东省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2)竞技体育位居茂名前列。我市运动员参加市内外重要比赛共有21人次获省冠军。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沈洪秀获女子53kg级举重金牌。在茂名市举办各级竞技项目比赛中获金牌总数253枚,银牌241枚,铜牌195枚。
(3)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功举办“勇士的荣耀”搏击大赛、2018年、2019年广东省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广东省五人制足球联赛。体彩总销量1.65亿元,筹集公益金745万元。
2.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信宜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体育摆到了关乎国家区前途命运、民族复兴的高度。二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双区”建设为广东体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独特优势。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新发展阶段的工作要求为广东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新契机。四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3.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信宜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深化改革开放赋予新使命。二是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命题。三是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出新要求。
(二)第二部分
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信宜体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包括:
1.“十四五”时期信宜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十四五”时期信宜体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平衡协调发展,坚持融合发展。
3.“十四五”时期信宜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与信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1)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迈上新台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5%以上,肥胖率、近视率显著下降。
(2)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赢得新优势。
(3)体育产业发展开创新格局。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体育彩票销量稳步上升。
(三)第三部分
制定了“十四五”时期信宜体育发展的战略任务。
1.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信宜战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1)推动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扩容提质。优化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制定并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标准,推进本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补齐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短板。“十四五”期间建成健身步道200公里以上,社会足球场15个以上,社区体育公园3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
(2)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3)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十四五”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保有量在3000人以上,达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人。
(4)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5)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2.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国争光、为省、市添彩能力。
(1)完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
(2)构建科学训练体系。
(3)积极打造和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
3.深化体教融合,树立青少年“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生活观,筑牢体育强市后备人才根基。
(1)显著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2)全面健全后备人才机制。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体教融合的青少年竞赛体系,推进青少年竞赛一体化发展。
4.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国民经济新支柱。
(1)建设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2)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3)促进体育消费需求。
(4)深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体育+”战略,促进体育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
(5)推动体育彩票健康发展。
5.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提升体育文化影响力。
(1)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
(2)深化体育传统文化传承。
(3)增强体育文化社会影响力。
6.勇于担当,全力落实重大体育发展战略。
深化足球改革发展。培育竞赛品牌,普及发展社会足球。推动足球产业与旅游、媒体等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足球传媒品牌。
7.发挥体育功能作用,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1)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助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8.深化体育人才改革,优化体育人才布局。
(1)完善体育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
(2)强化体育人才引进、培养与评价机制,优化人才布局。
(四)第四部分
组织保障,包括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工作机制、深化督促落实。
【打印正文】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