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原文链接:信宜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补充公开)
信宜市民政局于2022年8月24日印发了《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信民发〔2022〕33号)。
日前,信宜市民政局局长卢青茂同志对《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有关政策规定作了解读。
一、《规划》的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是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首个关键五年,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美丽信宜、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期间,我市民政事业的各种机遇与困难交织并存:
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在于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存在不少短板。近年来,我国大力强调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这要求我市民政事业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更加关注人民尤其是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的需求,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政事业,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多个重要文件中对民政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质量、志愿服务等民政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这明确了新时代民政事业的定位和职责,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从市内情况看,我市坚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大国家战略增强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旗帜鲜明大抓产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为民生公共服务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市进入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对民政服务的需求有增无减,各类新的民政服务需求层出不穷。民政工作“十四五”时期,需要继续推动民政事业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发展。一方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面临不少问题挑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深入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切实发挥民政兜底性、基础性作用,信宜市民政局制定草拟了《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内容是完善“大社会救助、大养老服务、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公益、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建设。
大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主要聚焦“打造多层次救助政策”、“增强社会救助有效供给”、“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效能”、“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等问题。
大养老服务工作体系主要聚焦“持续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激活养老服务市场活力”等问题。
大儿童保障工作体系主要聚焦“健全儿童保护体制机制”、“夯实儿童保障工作基础”、“强化儿童监护能力建设”、“提升儿童服务保障质量”等问题。
大慈善公益工作体系主要聚焦“健全慈善事业发展机制”、“拓宽慈善事业发展载体”、“提升慈善事业管理水平”、“营造慈善事业发展氛围”等问题。
大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主要聚焦“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本社会事务服务水平”等问题。
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救助格局基本形成,救助资源信息充分共享,救助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十四五”期间,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不低于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到2025 年底,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的 80%以上。
——城乡覆盖、功能完善、保障基本、服务多元、监管到位的“大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发展,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中高端市场可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市场活力显著激活,城乡区域养老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覆盖范围广泛、分类标准明确、保障制度完善、部门联动有力、与信宜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儿童保障”体系更加齐全。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的制度基础得到夯实,保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增长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幅度。到 2025年底,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50% 以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儿童保障由兜底性、基础性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参与积极、活动规范、管理科学、社会效益明显的“大慈善公益”体系逐步形成。加强慈善事业发展设计,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信宜市慈善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强慈善信息公开,提高慈善事业发展透明度,弘扬慈善文化。促进慈善主体多元化、参与慈善渠道便民化。志愿服务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备,志愿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到 2025年底,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达到60%。福利彩票健康持续发展,彩票销售工作在粤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政治引领有力、治理机制健全、治理效能显著、服务质量提升、具有信宜特色的“大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建立完善“一核四社”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村居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便捷化、信息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更加成熟,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组织发展提质增效,四个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社会工作深入参与社区治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得以壮大,专业作用增强,到2022年底,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残疾人权益保护、区划地名与界线管理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编制主要经历阶段
规划编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广泛征求意见。2022年3月31日,市民政局将《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印发给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发展和改革局等43家有关单位征求意见;2022年5月20日至2021年6月19日,市民政局通过政务网站将《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文稿做了修改完善。
二是专家论证。2022年6月24日,在市民政局八楼会议室召开《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专家论证(评审)会,会后形成《信宜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专家论证(评审)报告。
【打印正文】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