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信宜 > 特色信宜>详细内容

一颗甜柿旺了北梭

来源:茂名网 发布时间:2019-09-04 14:57 【字体:

信宜大成镇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引发乡村振兴潮,3000亩甜柿不仅是标杆产业,还带动了文旅发展——

北梭甜柿长势喜人,即将批量上市。记者甘杨松摄


茂名网讯“象这样的蓄水罐还有3组,供应全村的饮用水。”近日,当记者与信宜大成镇北梭村支书苏庆忠一起爬到海拔近900米的山腰上,他指着4个不锈钢蓄水罐说。

这些蓄水罐每个容量为10立方,连接的是位置还要更高的取水点。“山区喝山泉是实际需要,取水点的水质也是经检验合格的。”苏庆忠还表示,把取水点设在几乎无人涉足的深山里,也是为将来发展甜柿产业作好铺垫——取水点在深山高处,水质不会受到种植业发展的影响,既为民生也为产业奠定了基础。

“现在有3000亩,目标是超过万亩。”在苏庆忠的描述里,北梭的甜柿产业发展极具前景,将是当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标杆。而为了确保甜柿产业未来稳定发展,该村还正在扩建原来3.5米宽的水泥路至7米,而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广场、民宿等,也在逐步完善中。

爱创新勇尝试,总能找到最合适

在北梭种植甜柿,是当地人一步一步试出来的。特别是北梭人爱尝试与创新,甜柿其实并不是他们试种成功的第一种经济作物。

记者了解到,北梭村平均海拔700米,多数为600米以上的山区地带,但高海拔却带来了不少意外“好处”——独特的气候可以种植适合山区气候或者产期“错峰”的经济作物。为此,当地群众曾经试种过苹果、山楂、龙眼、三华李、田七,甚至是荷兰豆等。

据了解,多年前田七就成为过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并因此让不少人盖起了“田七楼”。而目前龙眼也有几百亩的种植面积,原因是当地高海拔气候成就了龙眼的“晚熟”,即使到9月份还能采摘到饱满鲜甜的龙眼果,经济效益不菲。而他们当中种植甜柿的“元勋”,大家都认可为苏灿章、苏陈生俩父子。

“当时我有点不相信,怎么会有能直接吃的甜柿子?”苏灿章老人回忆起当初2002年的情境,说起来犹如就在眼前一般。他告诉记者,当年只是听说有这种甜柿,就下决心要找来种,但在寻找的过程中也走过不少弯路。比如刚开始听说山东有,就跑到山东去找,但引种回来的却是“半甜柿”。“也不知道是气候不对还是别的原因,这次没成功。”苏灿章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苏灿章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关注起相关的信息。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广东电视台“摇钱树”节目组的帮助下,他联系上了一位在韶关搞甜柿种植的台湾客商,并在其帮助下于2003年12月引种了台湾“富有”甜柿品种。

经过多年摸索,苏灿章老人当年引进的甜柿品种,现今已种满了北梭村各大小山头,并作为当地“一村一品”的主要经济作物进行推广。

从“找人买”变“网红柿”

“原来只卖2块1斤,现在卖15元。”苏灿章回忆起开始收获的2006年时说,那时收了大约2700斤果,但没有找到销路,只好靠收购龙眼的商贩去“试市场”。

但结果并不如意。因为大家都“不识货”,所以也卖不出好价钱。虽然“北梭甜柿”次年在销售渠道上开始“有名”,价格也高了点,但也只是从2元每斤升到了3元……

2008年,苏灿章儿子苏陈生回到家乡,专门搞起了甜柿产品营销,特别是瞄准了港澳台这类高端市场。“没想到竟是天壤之别!”当他的甜柿摆上香港、澳门超市摊位时,已经不是论斤卖了,而是论“个”卖,甚至每个能卖80多元……“主要是港澳很早就有了甜柿这个品种,市场已经非常认可,走的是高端路线所以价格高。”苏陈生说。

当“北梭甜柿”在销售港澳站住了脚跟,甚至开始辐射回大陆地区。“先是深圳、东莞,然后连福建、浙江也开始卖我们的甜柿了。”苏陈生说。于是,北梭甜柿开始“出名”,特别是在2014年,甚至出现大量商贩到北梭“抢购”的景象。

而让当地人更为高兴的是,当北梭甜柿开始“触网”,网售销量是逐年不断上升,甚至已经开始占据销售的主导地位,一跃成为了一颗“网红柿”。

看到产业发展如此兴旺,北梭村的“两委”干部们开始把眼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要有过硬的品牌,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苏庆忠说,北梭村“两委”干部正在协助合作社,谋划制定相应的生产标准,全面规范产业发展。甚至,计划在未来实现单个果品可溯源。

据悉,北梭村还正在寻找后加工合作伙伴,为未来甜柿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各方齐出力,甜柿兴北梭

为了在甜柿产业发展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北梭村还进行了不少的创新探索。比如,自2016年开始,当地已经组织举办了2届的“甜柿节”。而今年,他们也将举办第三届“甜柿节”。

这时当地人才发现,“甜柿节”不仅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收购商,也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度”。甚至,挑起了人们对这个藏在深山当中“柿外桃源”的文旅兴趣……在这个平均海拔700米的大山中,除了有甜脆的柿子,更有一副恬静、柔美的山水景色。

一时间,因“甜柿”而来的各地客商与游客,开始挤满原本清静的村道,并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深藏在大山之中的“北梭风景”。

北梭村“两委”干部们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找人在顺山势奔流而下的北梭河里的大石块上,刻出了“北梭河”几个鲜红大字,并在沿河的空地上,建起了广场和民宿。“明年春节前完成进村路扩建。”苏庆忠说,目前正在扩建上湾村到北梭村的村道,届时人们来北梭村将更加方便和顺畅。

据悉,当地发展还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如驻村帮扶单位市交通局将为道路修建提供帮助,而当地乡贤苏颜翔更是为此捐赠了100万元。这时的北梭村上下,乡村振兴发展热情十分高涨。

“但事情要一件一件办。”苏庆忠等村“两委”干部们并没有太过激进,按他们预想的节奏,每年只要集中力量、踏踏实实地办好1到2件大事,就能让北梭村逐渐变好起来。“这样的发展才更扎实。”

北梭河边的山腰上,挂着一颗颗大甜柿。它的后面,是正在发展振兴的北梭村。

记者张越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