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教育局等三部门关于印发《信宜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审批流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信教监管字〔2023〕1 号
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人民政府,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落实关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严审批、确保证照齐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信宜市教育局等三部门联合制定了《信宜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审批流程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信宜市教育局联系人:邱春权,电话:8887079;
信宜市科工商务局联系人:周嘉雯,电话:8858400;
信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系人:高阳波,电话:8878160。
信宜市教育局 信宜市科工商务局
信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5月9日
信宜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审批流程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广东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审批流程指引(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面向中小学在校学生,实施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设立审批,适用本实施细则。
二、审批标准
在本市行政辖区范围内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各类非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达到相应设置标准的,可提出设立申请,由行政部门依法审批。信宜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审批,按照《信宜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实施细则》(附件1)《信宜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实施细则》(附件2)《信宜市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实施细则》(附件3)规定的标准执行。
三、申请方式
实施非学科类培训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按照先申请后举办的原则,先征求属地中心学校意见,然后向业务主管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业务主管行政部门初审并出具书面意见,再由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会同科工商务、文广旅体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及联合审批。对于审批通过的,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擅自开办培训业务。
仅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线上非学科类培训活动的培训机构,由省教育厅会同相关部门受理设立申请及审核,实施审批。具体审核实施细则由省教育厅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为稳步推进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类设立审批工作,自广东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生效之日(2022年12月1日)起,设置一年过渡期。过渡期限内,对于已经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者在机构编制、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举办者应当认真学习政策法规、研判分析,审慎决定是继续办学还是转型退出。其举办者决定继续办学的,应当在过渡期限内全部完成从业人员、培训材料、场地、消防、党建、财务资金、收费监管等方面的所有材料和现场的合规整改,申请办学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办学许可证。
四、设立流程
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应设置标准等规定进行筹备,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以依法办理设立手续:
(一)名称预登记
培训机构举办者在提交申请材料之前,应当根据所设立的培训机构的机构属性,到本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办理名称自主申报,或者到本市民政部门依法办理名称预先登记或核准(其中,营利性培训机构的登记机关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非营利性培训机构的登记机关为民政部门)。
已经登记设立,持有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培训机构,名称符合设置标准相关规定的,可沿用现有名称。
(二)设立申请
已办理名称自主申报或名称预登记的举办者,申请设立培训机构的,应当按照《广东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材料范本》(附件4)向行政审批部门提交下列材料(材料范本见附件1):
(三)受理
举办者通过市科工商务、文广旅体业务主管行政部门初审书面同意,按照要求向市行政服务中心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行政审批部门应依法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出具书面回执。
经审查,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举办者按照行政审批部门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行政审批部门应依法作出受理的决定,并出具相关回执《受理通知书》(附件5)。
(四)审批
行政审批部门组织力量对申请材料和办学现场进行审核。行政审批部门应当依法在受理申请之后的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审批的书面决定。
市科工商务、文广旅体部门应当进行专业审核并将审核意见书面报教育行政部门。未通过市科工商务、文广旅体部门审核的,不予发放许可证。对于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审批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设立的书面决定,由审批机关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管理要求和填写规范》见附件6);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审批部门应当依法作出不予设立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五)公示
对于通过审批,准予设立的培训机构,行政审批部门应当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培训机构的属性、名称、地址、培训类别、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信息。
(六)法人登记
经批准设立的培训机构,在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依法进行法人登记(其中,营利性培训机构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培训机构至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
申请办学许可证前已经登记设立,持有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向审批机关申请办学许可。涉及登记事项变更的,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继续在原办学场所办学,但要改变登记属性的(营利性转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转营利性),应将原法人注销登记。新的法人成立登记和原法人注销登记可同时进行。
五、申请人权利和义务
申请人依法享有以下权利:符合法定条件且申请材料齐全,申请人有权取得本行政许可;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向审批机关申请一次性告知的权利。
申请人依法履行以下义务:向审批机关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申报资料的义务;配合审批机关审查和现场评估的义务。
六、证照管理
培训机构应当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等信息,实行“亮证办学”。遗失证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且及时向证照颁发机关申请补办。
七、资金监管
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后,应在机构所在地辖区范围内自主选择一家具备第三方资金托管要求的银行签订托管协议,开立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培训收费专用账户),用于存放学员预付费;校外培训预收费须全部进入资金托管专用账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他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
八、分支机构
营利性培训机构跨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的,须经过分支机构所在地审批机关审批批准,执行所在地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如无地方标准则按本实施细则执行。
非营利性培训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九、分立与合并
培训机构分立、合并的,应当符合相应的设置标准,进行财务清算,在决策机构作出决议后,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审批许可涉及多个部门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
十、变更与延续
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行政负责人、地址、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等事项变更,应当向原行政审批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审批部门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培训机构如需延续办学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之前向原行政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培训机构在许可期限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办学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可以自动延续、换领新证。
附件:
1.信宜市科工商务局 信宜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信宜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实施细则》的通知
2.信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信宜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信宜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实施细则的通知》
3.信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信宜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信宜市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实施细则》的通知
【打印正文】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