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宜市2019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一年来,市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有关决议,积极推进审计全覆盖,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级共完成审计项目24个,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741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1222万元;审计决定处理应上缴财政金额1732万元;审计发现侵害人民群众利益15万元。移送处理事项11件(其中移送纪委监委处理事项4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事项7件),移送处理金额1077万元。
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认真执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2019年本级财政预算执行良好,财政收支管理总体规范。
——财政收入任务如期完成。财税部门积极应对减税降费等政策影响,加大征缴管理力度,完成了预期目标。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各项支出得到较好调配。围绕“生态立市、产城融合、全域旅游、创新驱动”四大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集中使用,保障民生支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2019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等重点民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8.40%、30.59%、14%、20.29%。
——财政管理改革持续深入。精简预算执行流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进做实做细部门项目库;出台《关于深化信宜市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健全预算管理办法,加强全口径政府预算统筹;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推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
——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加大。对上一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按项、逐条跟踪督促,成效显著。经统计,截至2020年8月底,各部门按照审计要求已上缴、追回或归还各级财政资金16114.45万元,拨付滞留和闲置资金25369.82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65.10万元,规范会计账目资金136.95万元;根据审计建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5项。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组织对2019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审计结果表明,2019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管理和决算草案编报总体较为规范,各项财政改革深入推进。
(一)本级财政管理审计
重点审计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为提高预算执行率,提前拨付资金3089万元至预算单位实有账户。
2.非税收入专户资金36259.26万元、偿债准备金专户历年利息收入和应偿还国库资金等2153.09万元未及时上缴国库。
3.部分财政资金未及时盘活使用。有2个村一事一议资金20.24万元结转结余超过两年未及时清理;有3个单位财政资金277.26万元长期结余沉淀。
4.财政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如2015至2017年信宜市惠农专项资金无具体绩效目标,经济、社会效益指标未量化、未细化。
5.不符合条件的3人缴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6.未按规定制定社保基金增值保值计划。
(二)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
组织对53家一级预算单位2019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覆盖审计,延伸审计9个所属单位。审计结果表明,一级预算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政府采购方面。有1个单位年初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涉及采购金额319.78万元;有6个单位修缮类、设备购置类等采购事项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采购金额294.80万元;有6个单位8个政府采购事项的合同签订时间早于采购计划备案时间;有1个单位政府采购事项未及时签订采购合同,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超过30日才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2.非税收入方面。有7个单位的1769.28万元非税收入未及时上缴财政。
3.资产管理方面。有8个单位购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涉及金额285.11万元,未登记入固定资产账核算和管理;有2个单位的7处土地未登记无形资产账、涉及土地面积1.26万平方米。
4.“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方面。有7个单位接待活动无公函,涉及金额236.37万元;有3个单位在其他科目列支公务接待费,涉及金额177.84万元;有7个单位车辆的运行费用未进行单车核算;有1个单位的车辆处置收入2.8万元未入账反映;有1个单位3次会议费报销凭证未附参会人员签到表,涉及会议费支出0.19万元。
5.财政资金使用方面。有2个单位挪用财政资金85.01万元用于人员和日常公用支出、支持村委会办公楼建设。
(三)镇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组织对1个镇财政收支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该镇能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逐步规范镇级财政管理,积极推动镇级经济建设事业稳步发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未按规定将非税收入191.43万元上缴财政,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2.违规向报建的农户收取卫生费3.18万元、违规收取生猪管理费2.82万元。
3.未将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63.88万元及时拨付使用。
4.公务接待开支不够规范。其中公务接待未按规定取得公函,涉及金额50.55万元;在其他科目列支公务接待费,涉及金额5.49万元。
5.办公消耗用品、办公设备购置等采购事项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采购金额29万元。
6.部分投资项目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其中,13项工程结算未按规定送财政部门审核,涉及金额125.57万元;5项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涉及金额74.36万元。
7.将15项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个人承建,涉及投资额138.17万元。
二、绩效审计情况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力度,一年以来主要实施了二大部分审计:一是对支持重大政策落实的省级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二是对1个防洪堤工程竣工结算的绩效审计。
(一)支持重大政策落实的省级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组织对省级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2个方面重大政策及其资金绩效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本级财政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教育、农业等重点支出的力度不断加强,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省级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绩效方面。2019年省财政下达信宜市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991万元,截至2020年3月底,仍有2857万元专项资金结存未使用,资金使用效益差。
2.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绩效方面。2019年生态林业建设省级资金(指导性任务)2195万元,截至2019年底,仍有生态林业建设省级资金结存2092.75万元,由于省尚未批复实施方案,造成支出进度较慢,使用效益差。
(二)防洪堤工程竣工结算绩效审计
组织对防洪堤工程竣工结算和绩效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防洪堤工程建设程序基本符合国家建设程序,财政收支基本合规合法,工程建设后改善了河流的排洪能力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竣工结算未按实结算,多结算工程款146.29万元。
2.部分工程偷工减料,验收结算走过场,建设管理不到位。主要是以河石代替块石、以草籽代替草皮,建设未按设计和合同要求使用原材料,未按设计和合同规定建设,也未按规定履行设计变更报批,在建设中偷工减料,项目法人、监理等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未及时纠正,监管不到位。
3.工程勘察时间、工序等不符合勘察建设程序,勘察资料不真实。
三、“三大攻坚战”审计情况
围绕市委市政府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部署,重点开展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审计。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审计情况
组织对推进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资金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镇级填埋场的整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和染料等6类危险废物处置存在能力缺口。
2.有3家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未申报登记和未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3.对企业超期贮存危险废物监管不力。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审计情况
组织对2019年度地方政府债券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力度,重点支持扩内需、补短板项目,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未形成实际支出。
四、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情况
组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分配管理使用情况的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有关部门、单位基本能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的分配管理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有1个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率低,未能及时发挥效益。(二)有1个公司对优惠贷款需求测算不够精准,列入重点名单后暂无融资需求。
(三)有1个单位将收到捐赠的防尘口罩300个分配给不属于重点防疫单位,未合理分配使用捐赠物资。
(四)有2个单位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准确。
(五)有2个单位未按规定将捐赠款物及时完整登记入账。
(六)有1个单位防控物资分配方案会议记录未完善,涉及金额54.01万元。
五、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情况
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好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重点开展了学校财务收支和卫生院财务收支审计。
(一)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组织对3间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相关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完善,财务收支基本真实。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有3间学校租金收入税后余额和联合办学收入等非税收入1508.82万元未及时上缴财政。
2.有1间学校两位报账员将收取的学生伙食费、作业本费、校服费等资金存入个人储蓄账户,未及时缴入学校的账户。
3.有2间学校违规发放加班费、津补贴510.64万元。
4.有2间学校未及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26.89万元。
5.有2间学校饭堂伙食费期末结余未及时退还学生,涉及金额31.60万元。
6.有1间学校学生饭堂重复采购猪肉7.09万元,超出正常采购量和食用量。
(二)卫生院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组织对1间卫生院2017年至2018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卫生院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情况基本真实,会计核算基本符合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耗材多收费22.33万元。
2.药物和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记录均由同一人负责,不相容职责的工作未由不同人员担任。
3.未将不休假工资补助0.48万元纳入绩效工资发放。
4.公务接待未按规定取得公函,涉及金额13.53万元。
六、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组织对1个单位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该单位基本能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无法清退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21.20万元未上缴财政。
(二)未按规定督促矿山开采企业复垦或代为组织复垦。
(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度缓慢,2015年度工程项目仍未竣工结算。
七、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审计建议
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绩效管理意识有待增强。如部分单位“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绩效管理仍未贯穿财政资金管理全过程,资金沉淀闲置问题仍有发生;二是部分单位法纪意识有待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重大项目投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不规范、不严格,存在较大随意性。
审计建议:(一)更好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部门预算等结余资金的清理力度,加快统筹用于促发展、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强国库资金调度管理,有效控制新增结转结余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统筹力和使用效益。
(二)严肃财经法纪,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各部门各单位应严格执行新修订的《预算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依法组织管理预算收入,应收尽收;明确遵守财经法纪的主体责任,加大对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的问责力度,保障公共资金安全。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核算,强化镇级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规避镇级财政风险,堵塞资金管理中的漏洞。
对本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具体审计情况,市审计局已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报告反映的问题正在得到整改和纠正,对涉嫌严重违法违纪线索,已按有关规定移交相关部门进一步查处;对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已作出处理处罚意见;对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单位建章立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下一步,市审计局将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单位认真整改,全面整改情况将按规定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关于信宜市2019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图解:关于信宜市2019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打印正文】 | 分享到: |